北希顶共和国: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9行: | 第9行: | ||
|首都 =斯德哥尔摩 | |首都 =斯德哥尔摩 | ||
|官方语言 = 挪威语、瑞典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 | |官方语言 = 挪威语、瑞典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 | ||
|前身=[[file:北欧旗.png|30px|left]]挪威希顶 | |前身=[[file:北欧旗.png|30px|left]]挪威-希顶共和国 | ||
|国土面积=3,540,834平方千米 | |国土面积=3,540,834平方千米 | ||
|人口=2878.57万 | |人口=2878.57万 | ||
|主要城市=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塔林 | |主要城市=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塔林 | ||
|国庆节=5月17日 | |国庆节=5月17日 | ||
|国歌=《我们的国家》 | |||
|政体=共和制 | |||
|电话区号=+47 | |电话区号=+47 | ||
|国际域名=.nh | |国际域名=.nh | ||
第19行: | 第21行: | ||
}} | }} | ||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 Liittotasavalta),简称“北希顶”(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意为“北方的希望之顶”,是北欧五国(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以及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的联邦,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希顶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俄罗斯、拉脱维亚、德国接壤,属地还包括法罗群岛、格陵兰岛、以及原属于苏格兰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首都为斯德哥尔摩。<br> |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 Liittotasavalta),简称“北希顶”(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意为“北方的希望之顶”,是北欧五国(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以及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的联邦,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希顶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俄罗斯、拉脱维亚、德国接壤,属地还包括法罗群岛、格陵兰岛、以及原属于苏格兰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首都为斯德哥尔摩。<br> | ||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高度工业化国家,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北希顶也是欧洲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国。北希顶还是创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驱之一,实行高福利社会制度,是东亚国家(例如中国、灯纟火)人民的精神故乡。此外,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木材加工也是北希顶的传统发达产业。 |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高度工业化国家,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北希顶也是欧洲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国。北希顶还是创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驱之一,实行高福利社会制度,是东亚国家(例如中国、灯{{拼|纟|火}})人民的精神故乡。此外,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木材加工也是北希顶的传统发达产业。 | ||
==历史== | ==历史== | ||
===挪威王国希顶化=== | ===挪威王国希顶化=== | ||
1960年代希腊内战,大量来自[[希顶共和国]]的希顶人躲避战乱来到挪威。至1980年代,挪威已有47%人口为希顶裔。挪威王国于1984年将[[新希顶语|希顶语]]设为官方语言之一。而后大量希顶裔参加议会竞选,逐渐取得优势。1993年挪威王国更名为挪威-希顶共和国,并废除了帝制,形成了挪威人和希顶人共和的局面。 | |||
===芬兰共和国加入=== | |||
从2000年起,大量富裕的中国人和灯{{拼|纟|火}})人移民至芬兰,在人数上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汉语替代芬兰语成为芬兰第一大语言,并且在芬兰人的帮助下合并了同属乌拉尔民族的爱沙尼亚。此后,芬兰与挪威-希顶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于2004年合并为北希顶共和国。 | |||
===瑞典加入=== | |||
由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存在,北欧五国意识到要团结起来对抗俄罗斯,其中首先要求加入北希顶的是瑞典王国。2006年,瑞典废除帝制,加入北希顶联邦共和国。 | |||
===冰岛、丹麦加入=== | |||
2008年,丹麦王国废除帝制,连同其附属法罗群岛、格陵兰岛加入北希顶。2009年,冰岛共和国加入北希顶,同时苏格兰出让同属日耳曼民族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形成了北希顶联邦共和国的最终版图。 | |||
[[Category:泛希顶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加盟共和国]] | [[Category:泛希顶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加盟共和国]] |
2021年7月31日 (六) 15:57的版本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 | ||
![]()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国旗 | ||
简称 | 北希顶 | |
英语 | the Republic of Northern Heden | |
成立时间 | 2005年6月1日 | |
首都 | 斯德哥尔摩 | |
官方语言 | 挪威语、瑞典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 | |
前身 | ||
国土面积 | 3,540,834平方千米 | |
人口 | 2878.57万 | |
主要城市 | 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塔林 | |
国庆节 | 5月17日 | |
国歌 | 《我们的国家》 | |
政体 | 共和制 | |
电话区号 | +47 | |
国际域名 | .nh | |
参与国际组织 | ![]() |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 Liittotasavalta),简称“北希顶”(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意为“北方的希望之顶”,是北欧五国(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以及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的联邦,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希顶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俄罗斯、拉脱维亚、德国接壤,属地还包括法罗群岛、格陵兰岛、以及原属于苏格兰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首都为斯德哥尔摩。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高度工业化国家,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北希顶也是欧洲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国。北希顶还是创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驱之一,实行高福利社会制度,是东亚国家(例如中国、灯纟火)人民的精神故乡。此外,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木材加工也是北希顶的传统发达产业。
历史
挪威王国希顶化
1960年代希腊内战,大量来自希顶共和国的希顶人躲避战乱来到挪威。至1980年代,挪威已有47%人口为希顶裔。挪威王国于1984年将希顶语设为官方语言之一。而后大量希顶裔参加议会竞选,逐渐取得优势。1993年挪威王国更名为挪威-希顶共和国,并废除了帝制,形成了挪威人和希顶人共和的局面。
芬兰共和国加入
从2000年起,大量富裕的中国人和灯纟火)人移民至芬兰,在人数上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汉语替代芬兰语成为芬兰第一大语言,并且在芬兰人的帮助下合并了同属乌拉尔民族的爱沙尼亚。此后,芬兰与挪威-希顶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于2004年合并为北希顶共和国。
瑞典加入
由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存在,北欧五国意识到要团结起来对抗俄罗斯,其中首先要求加入北希顶的是瑞典王国。2006年,瑞典废除帝制,加入北希顶联邦共和国。
冰岛、丹麦加入
2008年,丹麦王国废除帝制,连同其附属法罗群岛、格陵兰岛加入北希顶。2009年,冰岛共和国加入北希顶,同时苏格兰出让同属日耳曼民族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形成了北希顶联邦共和国的最终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