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战
外观
本条目所述之组织、政权、企业、人物、地点、事件均为虚构,不与任何真实组织、政权、企业、人物、地点、事件相关联。包括本条目在内的泛希顶世界观是同人范畴,不属于希顶语核心设定。
沉痛悼念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无辜受难者
全球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三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泛希顶联合国宪章》
概述
第三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I),简称三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及恐怖主义战争,发生时间为2021年6月10日—2021年6月14日(希联法定结束日期为2021年6月15日),是以致远民国、日出第四共和国、日出共革主义人民国等法西斯及恐怖主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及恐怖主义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及恐怖主义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三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45个国家和地区、1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1000余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2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1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三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热核战争。
战争最后以泛希顶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罗民国、白令共和国、致远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消灭恐怖组织,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反导系统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简介
名称 | 第三次世界大战 |
地点 | 欧洲、东亚、东南亚、太平洋 |
参战方 | 反法西斯及恐怖主义同盟国:泛希顶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白令共和国、清云共和国、大罗民国、致远社会主义共和国 |
法西斯及恐怖主义轴心国:日出第四共和国(今日出共和國)、日出共革主义人民国、致远民国 | |
结果 | 反法西斯及恐怖主义同盟国胜利 |
参战方兵力 | 希联约79万 |
大罗约8万 | |
白令约15万 | |
致远约20万 | |
日出约30万 | |
伤亡情况 | 共约124500人死亡,20万人受伤 |
主要指挥官 | 苏闻家市、亚历山大·伊万、致远、许锡安、姜凯申、致学罗 |
性质 | 正义的反法西斯及恐怖主义战争 |
开始标志 | 日出闪击希联 |
转折点 | 九崇战役(日出战场),光州战役(朝鲜战场),西云战役(清云战场) |
战争损失 | 1万多亿美元 |
战后世界格局 | 赫尔辛基体系 |
外文名 | World War III |
简称 | 三战、世界反法西斯及恐怖主义战争 |
作战区域面积 | 1000万平方千米 |
战争起因
